中国合成橡胶行业自主创新发展大事记(一)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是从自主研发起步,经过引进技术发展,并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完善、丰富壮大起来的。在中国三大合成材料中,合成橡胶从原料到产品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是最多的。 自1958 年11月在重庆长寿化工厂氯丁橡胶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我国合成橡胶工业已经跨过60年辉煌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合成橡胶装置能力、产量和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主要合成橡胶品种全部形成具有自有技术的整套工艺。


我国合成橡胶的科研探索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1年,原东北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前身)白手起家在实验室合成出以电石法乙炔为原料的氯丁橡胶,并先后分别建成了氯丁橡胶、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和聚硫橡胶试验装置,为三种合成橡胶的工业化做了技术准备。


建国初期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在当时国内和国际环境条件下,我国合成橡胶只能走自主开发的道路,在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心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励精图治,从1966年起,在国家有关部委的联合组织下,开始以顺丁橡胶为主,包括乙丙橡胶、丁基橡胶及异戊橡胶等品种的全国性合成橡胶科技攻关会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这40年,加快了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化的步伐,逐步填补了主要合成橡胶品种的空白,形成了主要合成橡胶品种的整套自有技术,大大促进了我国合成橡胶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发展。


主要自主创新成就如下:


1
 顺丁橡胶的工业化技术自主开发


顺丁橡胶是我国通过全国性联合攻关独立自主开发成功的代表性胶种。60年代,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化工研究院、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锦州石油六厂(锦州石化公司)先后开展了研究及中试实验工作。1971年2月在燕山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1.5万吨/年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建成。随后又集中全国技术力量再次攻关,解决了该装置的诸多生产难题,80年代初,由曹湘洪院士发明了聚合系统加微量水的生产控制技术,又先后掌握了聚合釜结构的改进和大型化、溶剂回收工艺流程及凝聚釜和后处理设备的改造技术,在80年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镍系顺丁橡胶生产技术。《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此外,60年代初长春应化所在世界上最早研究开发稀土催化剂用于二烯烃聚合,70年代与锦州石油六厂协作进行了稀土体系合成顺丁橡胶的中试连续聚合试验和千吨级工业放大试验。80年代起,北京化工大学开展了稀土催化体系制备顺丁橡胶的研究,并用此技术于2012年在燕山石化公司橡胶厂建成了3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工业装置,第二代催化剂技术也已于2018年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于2008年对3万吨顺丁橡胶装置进行改造,其中一条1.5万吨/年生产线具备生产稀土顺丁橡胶的能力,此后又采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催化剂技术进行了稀土顺丁橡胶多次的工业试生产,浙江传化合成材料公司2017年4月也完成了5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适应性改造。目前,我国稀土顺丁橡胶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可为绿色轮胎提供高性能合成橡胶。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大事记    中国合成橡胶行业自主创新发展大事记(一)
发布时间:2018-09-18

热点新闻

来源: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